|
 |
2004:“山东制造”年 |
作者: 来源于: 2004-1-12 15:44:06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强省”的 战略,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如今也已轮廓初现。人们完全有理 由相信,2004年,将是山东制造业展翼腾飞的一年。如何在全国乃至 世界打响“山东造”品牌,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开工众多高精项目 省人大代表唐传勤阐释了“山东造”的内涵:“山东造”就是一 种品牌,品牌的核心就是高技术和高质量。但现实是制造业结构层次 偏低。众多代表和委员都认为,山东要从制造业大省变为制造业强省, 就必须注重科研创新,在高加工度上下工夫。本次《政府工作报告》 明确提出,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 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束缚我省制造业发展 的结构层次偏低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据了解,今年我省投资将向制造业倾斜,据悉烟台轿车及零部件 改组改造、重汽与沃尔沃合资、青岛大炼油、黄河三角洲林纸一体化 等众多高精尖项目都将尽快开工建设。 抱拳铸优质"产业链" “产业链的竞争,实际上是制造业最大的竞争。”省人大代表温 燕明说。打响“山东制造”品牌,首先就应打造好自己的区域产业链。 随着胶东半岛产业基地、黄河三角洲产业基地建设速度的加快, 随着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的兴起,一个强化城市之间分工合作 的产业联盟即将形成,一个完备而且高质量的产业链条将很快会纵横 齐鲁大地,而优质的产业链也意味着“山东制造”具备了强抗风险能 力。 统筹规避恶性竞争 济南要成为中国重型汽车最大的生产基地,威海要成为中国最大 的轮胎制造基地;潍坊将成为中国的拖拉机制造中心;烟台要成为半 岛新的造船中心……在制造业蓬勃兴起的时候,更需要注重统筹协调 发展,这是众多代表和委员共同的建议。 “像烟台、青岛有轿车工业,其他一些城市就没必要跟着上;济 钢、莱钢和青钢,在产品上各有侧重,不会形成同类产品相互竞争的 局面,反而对产业有互补作用。”温燕明代表认为,在资源短缺情况 下,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盲目跟风建设不仅浪费资源,更是 对整个制造业的伤害。 实际上,从如今省经贸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的《胶东半 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到2010年胶东半岛制造业基 地建设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青岛、烟台、威海三地相继出台的发展制 造业规划中,都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已经开始注意统筹协调发展制造 业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