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发展 调出竞争新优势 |
作者: 来源于: 2004-1-12 15:32:30 |
“与其他先进省市比,我们差就差在经济结构上。” “山东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结构调整,最有潜力的也是结构调整。” “抓经济就得抓结构调整。”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频频提及的“结构调整”,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分组审议、讨论中,迫切之情溢于言表,真知灼见不时闪现。 产业结构:升降之间长“短腿” “制约菏泽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不抓产业结构调整,菏泽永远没有希望。”菏泽市委书记陈光代表一见记者就作如是感慨,“南方先进省市第一产业比重不到10%,而5年前菏泽竟达55%。” 为改变这种状况,这几年菏泽全力打造绿色产品深加工、煤化工两大基地和苏鲁豫皖商贸物流中心,5年间一产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目前全市羊肉、桐木加工出口均占全国的70%;正在实施的巨野煤电一体化与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增加利税70多亿元。 放眼全省,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并非个例。这其中,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2002年我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居全国第21位。 服务业潜力巨大。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九五”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服务性需求支出增速是实物需求支出的2倍多;近几年工业从业人员已经出现负增长,而服务业却吸纳了同期8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如果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省财政每年就可增收50亿元。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服务业就会进入快速增长期。2002年我省人均GDP已达1400美元,二产比重为50%,乘势而上恰逢其时。但要拉长服务业“短腿”,还有许多观念和体制障碍亟待突破。 来自省直部门的一位代表举例说,在上海,单位有人去世只需一个电话,专业化服务公司就把后事全都办妥,而我们许多单位还得成立班子去操办;好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招待所五脏俱全,政企不分,效益自然低下。可见制约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并非传统服务业如何提升、新兴服务业如何培育,而是观念问题。 现在一提服务业,许多人很少想到文化体育产业,其实当今世界,文化体育与网络、旅游被并列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目前美国体育产业产值已远远超过石化、汽车等传统产业,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4000亿美元,而我们许多文化体育单位还在“守着金山讨饭吃”,得政府贴钱养着;许多非基本公用服务领域尚处于垄断地位,非国有经济和外资很难进入。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国外先进的市场化运化理念,才是我省服务业跨越的关键所在。 我省一些地方的实践为此作了最好的注脚。去年泰山集团仅靠体育器材就实现利税8000万元、出口创汇900万美元。而在聊城崛起的辐射周边三省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香江光彩大市场,年营业额已达十几亿元、直接安置1万余人就业,13亿元的巨额投资完全来自广东香江集团。 产业内部:纵横双向求突破 三次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需要调整。目前国内市场基本供大于求,人们的消费需求又在不断提升。这种情况下,只有延伸产业链条,迅速改变资源型、原料型产业比重过大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产业链条长短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邹平经济的异军突起有力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年国内棉纺企业遍地开花,市场竞争异常惨烈,但靠纺纱起家的魏桥创业集团,已经形成了由棉花初加工、热电联产到纺纱、织布、染整、休闲装的完整产业链条,去年实现利税15亿元,同比增长82%。全国电解铝一哄而起,齐星集团却将产业链条由热电、铝锭延伸到铝板、铝带、铝箔等深加工领域,去年实现利税2.8亿元,今年几个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实现利税可望翻番。高效益从哪里来?邹平县县长魏克田代表认为,除了深加工能力越强,市场空间越大,附加值越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产业链条本身就伴生着成本优势。以齐星集团为例,每吨铝产品能降低成本1000多元。这样的产品投放市场,竞争力自不待言。 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横向延伸配套能力,培育产业集群,同样是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烟台开发区紧紧盯住机械汽车、IT两大产业强化配套能力,结果引来了LG等一批跨国巨头,而龙头企业的崛起又带动吸引来一大批配套企业,形成了发展的良性循环。去年该区仅IT、机械汽车两大产业就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占到全区的2/3;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7亿多元。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秀臣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为什么不少家电、IT企业把生产基地搬到珠三角或苏南,因为所需零部件在周边全部可以配套,所以产业配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环境。” 所有制结构:进退有序天地宽 东胶阿胶集团是聊城屈指可数的好企业,去年该市却将其控股权让给香港华润集团。“靓女先嫁”,非议颇多,但事实胜于雄辩,仅华润现金入股阿胶就拿到3亿元。此外华润还投资1.47亿元对阿胶在建的啤酒项目进行了扩建改造,又投资5000万元为阿胶麾下的临清中药厂建设新厂,并将其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 “国有资产存量较大,本是山东的一大优势。但这一优势发挥不好,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战线过长、机制不活、债务和人员包袱沉重的局面不迅速改观,财富也会变成包袱。”来自省直部门的代表谈起我省的所有制结构忧心忡忡。据了解,2002年我省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量695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出浙江38.3%;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占到六成。 正是深刻洞悉了这一积弊,去年省政府明确提出,今后3年,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资本逐步退到参股地位或全部退出;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 “有退才有进,有所失才会有所得。”这是济南机械电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董事长魏篁代表的切身体会。这个由市机械局和电子工业局改组而成的公司挂牌时,所属50多家企业总资产60亿元,净资产只有4亿元。经过短短两年的改革重组,净资产已增加到12亿元。重组威力可见一斑。 “民营经济总量较低,规模较小,既是我省所有制结构的突出问题,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来自滨州的一位代表如是说。在他看来,发展民营经济离不开三条:土壤、种子和气候。所谓土壤就是当地群众的观念、意识;种子就是能人、企业家;气候就是发展环境。但光有这三样还远远不够。有土壤还得不断浇水施肥,通过典型示范把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底火烧得越来越旺;有种子还得不断“提纯复壮”,引导经营者创新机制,做大做强;有气候还得不断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