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汽车产销增长不会逆转 |
作者: 来源于: 2004-1-6 18:38:26 |
|
国内历年汽车总产量走势 预测2004年汽车产销增长率在25%-30%之间,总产销量达到520-550万辆,其中轿车增速比2003年(60%左右)会有所回落,但同比增长仍可达到30%-40%的较高幅度;商用车增幅将有所回升,预测同比增长率在15%-20%之间。 目前对汽车行业成长性争议最大的一个是关税问题。2004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三年,汽车进口关税又有一定幅度下调,轿车关税降幅与今年相近,排量3升以下轿车关税由38.2%下降到34.2%,降幅4个百分点,3升以上的降幅在6个百分点;商用车关税已接近最终约束税率,降幅很小。从这几年情况看,关税对进口车价影响较小,起主要作用的是配额,配额每年递增15%,可计算出2004年配额为103亿元。与往年一样,配额主要分配给进口零部件,进口整车则以中高级轿车为主。因此,可以预计,进口车不足以对国产车造成很大冲击,关键在于国内供需之间的平衡。 其次是库存增加的问题。2003年以来,汽车产大于销、库存增加现象备受关注。对比产销数据,1-10月汽车产量大于销量约8.2万辆,占前10个月总产量的2.3%;分车型统计,产大于销主要集中在轿车上,1-10月累计产销差65000辆,分布于几十种轿车品种上,每种车型库存增加并不明显;货车和客车基本产销平衡;因此,可以说库存增加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产销不平衡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起因于对比了2002年同期的产销数据。2002年是我国汽车爆发性增长的起始年,供不应求状态非常普遍,各厂家几乎没有库存,2003年以来供求状况更加平衡,库存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其实可控范围的库存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强的议价能力,是有益于消费者的。2003年轿车销售结构性不平衡现象突出,部分畅销车型如雅阁、凯越等供不应求,消费者加价才能买到,而部分经济型轿车竞争激烈,不断降价以刺激消费,这种结构性不平衡正是优势厂商扩大产能,兼并弱势企业的良机,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趋于平衡。 另外,关于投资猛增,将造成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在汽车产销高增长的良好形势下,各大汽车厂家纷纷宣布了新增投资计划,以扩大产能。比较突出的有大众公司宣布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分5年投资在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将产能从现在的80万辆提高到160万辆;广州本田明年产能将从2003年的12万辆增加到24万辆;一汽轿车投资建设10万辆新生产线等;另外,民营资本也在加速投资进入汽车整车生产领域。据此,有人认为,汽车产能的快速扩张使未来几年汽车供给能力远远超过需求的可能增长,从而引发汽车投资过热论。 汽车企业增加投资、扩充产能都是基于对未来需求增长的良好预期。由于目前汽车生产企业大都处于满负荷状态,以未来10年年均15%的汽车需求增长量计算,必须年均增加产能80万辆才能供需平衡,所需的年新增投资额达80亿元。因此,大量投资对汽车产业来说是切合需要的,汽车产能投资也有一个规模经济问题,不可能做到与需求完全同步增长,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对汽车行业的投资策略,我们认为要关注优势企业。经过上半年的大幅上涨,进入下半年以来,汽车股一直处于调整之中,这是因为投资者对汽车公司未来盈利前景的看法出现较大分歧。影响盈利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新增大量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库存增加、关税逐年降低、车价不断下降等,这些因素是我国汽车企业在快速成长、结构调整和融入国际经济大舞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精选个股、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才能分享中国汽车产业高成长的潜在收益,如上海汽车(600104)、一汽轿车(000800)、福田汽车(600166)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