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新机遇 |
作者: 来源于: 2004-1-5 12:15:56 |
就在海外汽车巨头忙着在中国的汽车厂增资、扩建、引进新产品的同时,其目光也投向了国内众多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作为影响整车价格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是各大汽车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已成为各公司零部件采购的心仪之地。据报道,今年通用、福特等世界汽车巨头给中国的零部件采购订单将达50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年均65亿美元。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的零部件企业迅速成长,在劳动力成本、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以及生产潜力等方面,中国都有发达国家无法匹敌的优势。同样的产品在中国的制造成本比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低30%以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断被先进技术武装中国工厂,必将成为全球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 海外巨头加大零部件中国采购量 2002年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额为11亿美元,除了大部分用在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上外,依然有相当部分用在美国的装配厂或售后市场。通用在今年4月份提供给供应商的一份简报中称,每年向中国采购的零部件很快会达到100亿美元。尽管通用方面拒绝透露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时间,但据业内人士估计3-5年就有可能实现。 福特汽车公司今年计划从中国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零部件,到2010年将提高到100亿美元,占福特公司全球采购的15%。去年,福特在北美的采购额是450亿美元,而从中国采购的不足1亿美元。通过增加从中国采购零部件,福特可使其零部件成本平均下降30-40%。 紧随通用、福特之后,大众亦加快了中国采购步伐,原一汽-大众财务总监Peter Wolters已被任命为大众集团中国采购负责人。与此同时,戴姆勒-克莱斯勒等亦在加紧对中国市场的研究。 如今通用、福特、大众等已在中国设立了采购办公室或采购中心,这些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分析、了解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并寻找可能合作的供应商。同时,一些独立的专业公司亦瞄准了这一市场,做着类似中间商的工作。如全球管理和采购服务巨头PAC集团今年就将在中国设立专门的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以帮助客户寻找更多、更合适的零部件供应商。 国内零部件企业已经做好准备 汽车巨头加大零部件采购的消息,对于国内零部件厂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寻求出口进会或是加大出口业务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零部件企业所梦寐以求的。有的企业已经把出口业务的目标订到了总业务的1/3,有些甚至更高。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出口将成为企业过剩生产力的一条新出路。 当然,出口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付出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并且最终也可能无功而返。但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人,付出才有收获。专业生产各类汽车继电器、开关、汽车控制器、功率继电器的上海沪工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在确保国内业务的同时,一直把“成为国外著名整车厂的配套厂家”作为公司的奋斗目标之一。在争取出口配套的过程中,公司专门成立了外贸商务部,并在产品质量、生产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当记者再一次采访该公司总经理刘家雄先生时,电话那头传来了刘总兴奋的声音:“我们的出口业务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经与欧洲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机会。” 那么,国外厂商对中国供应商有些什么要求?国内企业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改进、提高?刘总告诉记者,提高产品质量、精度是关键。外国客户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关注生产的每一个流程、环节,以降低产品的PPM值。另外,通过QS9000、VDA6.1及TS16949等国际认证体系也是企业赢得出口的通行证之一。 除了质量,研发能力也是外商所看重的。上海科尔本施密特活塞有限公司技术装备部经理文渊向记者介绍说,国外厂商一般要求供应商具有对产品持续改进的能力,这也是评价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整车厂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非常快,因此零部件厂家是否具有与整车厂同步甚至超前的开发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对于那些关键总成及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尤为重要。这也是国内零部件厂家与国外同行相比所存在的最明显差距。尽管如此,但中国企业正在不断进步。陆经理介绍说,上海科尔本施密特通过为海外客户配套,生产及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这不仅为争取新的出口业务打下基础,也因为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改进而进一步巩固了国内业务。 据悉,目前通用、福特的中国采购中心已开始与国内零部件厂家接洽,对各企业进行打分评估,寻找潜在供应商。这对于那些渴望出口机遇的厂家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零部件出口前景看好 近几年我国零部件出口业务呈迅猛发展之势(见表1),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以接近50%的速度增长。尽管出口额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出口的零部件基本上还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如车轮、汽车收放机、制动元件、密封件等。在这类产品中,国内民营企业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低廉的价格、灵活的运营机制是其竞争的法宝。但是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一些合资企业则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出口喷油器和汽车电控单元等高技术产品。事实上,这些公司的出口业务多为合资方本部的生产定单,这与昆山六丰、中欧电子、万向钱潮等企业的出口有很大的区别。 在目前我国的零部件出口业务中,约90%为国外售后市场供货,只有少量为主机配套。这说明了我国零部件水平还没有达到国外汽车企业的要求,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里也不排除中国厂商缺少主机配套途径这一重要原因)。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零部件出口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在主机配套方面。 国际投资公司Alix-Partners LLC通过对全球19家整车制造商和126家零部件供应商调查后所做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力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急剧萎缩,到2013年,可能近一半的零部件供应商将被迫退出。行业发展举步维艰、前景黯淡。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却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