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信息协同时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 来源于:
2004-7-8 11:51:59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长期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商业运作模式,取而代之的将是"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并必然会向着“协同商务”的运作模式发展。其次,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空间日益加大、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这些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要想适应这种经济环境,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有效的企业信息协同环境,实施支持企业信息协同的企业管理系统是提高大型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2、信息协同时代企业信息化的构成框架和集成机制
 
    什么是信息协同时代
    70年代,企业所处的时代是卖方市场,即企业生产什么,用户就能接受什么。相应地,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小批量生产向大批量生产过渡的阶段,企业需要想方设法在加快生产的同时减低库存,节约资金,而MRPII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MRPII的应用,使企业有效地改善了库存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80年代后期,那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变成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企业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认为哪儿有客户需求哪儿就有市场的机会,只要有客户需求,企业就有利润。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在延长自己的产品线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一方面单一的生产方式变为混合生产方式,计划和控制不单针对制造,还针对设计、销售、运输、采购等等,企业必须进行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控制才能最后达到对用户的承诺。而ERP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成是一个紧密集成的供应链,把企业内部分成几个相互协作的支持系统,如制造、质量、销售、运输、服务和维修等,更为重要的是,系统之间是一种配合和平衡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集成。这样,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制造资源计划软件进行库存、采购、财务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编制和控制生产进度计划的繁重工作都依赖于ERP的精确的处理能力和集成功能。

    90年代,随着商品市场国际化和竞争加剧,形成了产品用户化和交付期多变的环境。企业原有的组织和流程已不能应付面临的挑战,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必须建立一个协作的制造和销售环境,企业需要在这个环境中明确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参与其中。这个协作环境我们称之为“协作共同体”,它可以是一个行业、行业分支、供应链或供应链的一部分,在这个协作的环境中,产品的设计可能是来自于专业的设计机构,而制造任务将会由几家制造商承担,采购和销售要有几十家销售和供应商完成。在这种环境下,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找到一种办法,支持设计、制造、采购、销售活动,使各个参与商能协同工作在一起,来对应一对一的市场方法、个性化的定单、在线的客户服务等运作和服务模式。要达到这个目标,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信息的共享,使有关业务流程自动连接。这个时代,即为信息协同时代,“信息协同”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特点,也体现了IT技术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企业内部人员、贯穿于协作共同体的业务伙伴、客户之间的协作、电子化的业务交易过程。
 
    信息协同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信息协同时代对企业管理技术及其软件系统提出了新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资源管理软件从MRP、MRPII、ERP以及ERPII,也正不断地为企业提供着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其显著特征表现如下:

    内部控制向外部协作发展。目前,企业正开始把自己从关注内部功能最优化的垂直一体化组织,转变为更灵活的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体,努力使企业在供应链和价值网络中找到最佳定位。这种定位的主要特征不仅仅是从事B2B和B2C电子交易,还参于协同商务(c-commerce)过程。在一个协作世界中,企业的竞争不仅靠产品、服务、成本和质量,还要靠他们能够提供给协作伙伴的信息质量。

    资源优化向信息杠杆作用发展。无论是MRP 、MRPII还是ERP,关注的都是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 而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逐渐从传统ERP的资源优化和交易事务处理,拓展为发挥信息的杠杆作用,使这些资源在与其它企业的协作中产生功效,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电子交易的指令。

    支持可持续的BPR。传统的BPR强调一步到位,让企业打破旧有管理规范,再造新的管理程序。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一些跨国大公司在BPR理论指导下获得了成功。但由于BPR推崇企业在管理上效仿行业最佳模式,一步到位实施改革,因此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要赶上或超越行业的领导者,一味地效仿并不能达到目的 。而业务流程迭代——BPI(Business Process Interaction)不但强调企业面对“3C”,应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即“持续的BPR”, 而且强调了企业的个性化管理。基于这一看法,ERP系统的实施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进程,即使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亦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在面对新的机遇时,ERP系统可以迅速地支持企业将新的设想付诸于行动。
 
    信息协同时代企业信息系统构成框架
    信息协同时代的企业信息系统构成是围绕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搭建的,从应用的角度看,信息分为两个层面,即经营决策层和执行层,而信息的协同一方面表现在业务流程的贯通,另一方面表现在执行信息的共享上。

    在这个系统中,企业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集成,通过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设计、制造、工艺、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为企业实现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和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这里,“企业”已不是通常所指的企业,而是一个电子化的内外部协同工作的现代化组织机构,或者说,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一个具体的信息协同环境就是一个关于虚拟组织的一个具体化应用,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员工在一个系统中协同工作,形成了一个透明的协同工作环境。

    3、信息协同时代ERP系统的特征

    在以上展示的信息框架中,ERP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适应新经济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它对IT技术提出了什么要求,这正是本节需要回答的问题。
 
    基于协同的ERP系统——ERPII
    我们需要把它和传统的ERP加以区别,或者说,通过对传统ERP的区别,来定义信息协同时代ERP系统。

    首先,传统ERP强调了一个企业管理的最优化,而信息协同时代的ERP强调了价值链共享,支持协同商务;其次传统ERP适用于制造和分销行业,而信息协同时代的ERP在强调信息协同的前提下已扩展到各个行业,从这一点上来看,信息协同时代的ERP更加强调行业性、跨行业性,强调企业的个性化(实际上强调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有,传统ERP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内部的交易过程,而信息协同时代的ERP更为注重外部连接的畅通;最后,信息协同时代的ERP一定是一个基于Internet的、开放的组件化的,数据在虚拟组织中同时发布和共享的系统。

    所以说,信息协同时代的ERP是一个通过支持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和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协作的、可重构的应用系统。

    这种协同的ERP系统,也称之为ERPII。ERPII不仅定义了它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它指出了从传统ERP向ERPII发展的道路:即通过功能的扩展、增加和外部的沟通、功能的深化、技术基础构架的变革、行业的分割逐步从量变发展到质的变化。
 
    协同ERP系统对IT技术的需求
    从协同ERP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为适应业务的协同性和流程的可重构性以及面向虚拟组织的跨地域性,协同ERP对IT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庞大的系统转变为模块化的系统 。这是BPR(业务流程重组)向BPI——业务流程迭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模块化的系统功能留给了用户更大的空间,它们往往提供灵活的应用程序接口,实施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二次开发,为每一个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而且,当用户的经营环境和业务模式改变时,系统本身也可以轻松地被加以改装,适应新的要求。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它使整个网络上的资源在ERP系统安装后仍可灵活配置,各种设备的角色可以互换,大大提高整个体系的可靠性,同时任务可按负荷大小进行重新分配,动态分布,增加了各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也使系统面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事件驱动的对象技术。事件驱动对象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事件驱动的编程和基于业务对象的业务规则。事件驱动的编程方法将应用系统的控制权掌握在用户手中,这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过程而不是事先设置的过程,而业务过程有所变化时,系统有足够的柔性以适应新的变化。基于业务对象的业务规则由众多可重复使用的、封装的业务规则对象组成,这些业务对象根据一定的业务要求组合起来,可以灵活地完成众多的业务活动,可以说,同时具备了通用性和可开发性的特点。

    跨平台和多数据库运行。跨平台和多数据库运行包括系统在多种硬件平台和多种操作系统及其多种数据库中的运行,这种方案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分布式应用和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应用是和体系化的集中式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大型企业由于具有跨地域、跨行业、多元化的特点,所以需要分布式应用;而只有集中式的管理才能发挥集团的资源优势,实现集团的规模经济,如集团采购、销售和业务流程的协作和信息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适应分布式应用和体系化管理的要求,实现总部和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和分支结构之间的实时、动态的信息交换,使企业的各种协同信息能及时得到传递,最终使企业逐步过渡到虚拟、动态、敏捷的高级形态。

    支持企业工作流定义。激烈的竞争需要企业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企业兼并、内部重组以及业务工作流程的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已不满足对业务结果的控制,而需要对业务过程的关键点提供控制和管理。因此,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提供集成的、基于规则的、自动的和连贯的工作流管理平台,并将办公自动化和管理决策信息集成。

    4、协同ERP的实现模型
 
    协同ERP系统的技术基础
    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贯穿着分析、设计和使用的全过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模块化结构,不但使得维护变得简单、直观,而且为系统的扩展和扩展后系统与现有系统挂接提供了方便。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系统是一个可配置的系统,这种系统允许用户挑选针对业务过程的对象,以配置不同的解决方案。

    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Middleware)和集成的开发工具(Toolset)使业务应用同技术体系分离,用户在不需编写源代码的情况下就可生成新的应用功能,并且这一新的功能可在多种平台上运行。N-Tier(多层)运作模式使企业可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把应用系统配置成从主机为中心(Host - Centric)到瘦客户机(Thin - Client)的不同运作模式。应用系统伴随企业共同成长。

    EJB技术。EJB(Enterprise JavaBean)是一种面向企业应用,基于Java平台的服务器端标准部件体系结构,用于使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建立平台无关、分布式对象源及面向事务的业务应用系统。从企业应用多层结构的角度,EJB是商业逻辑的构件技术,它提供了事务处理的能力,而商业逻辑层是处理事务的核心。对于应用系统开发者来说,只需要关注应用系统本身的业务逻辑,而复杂的底层事务处理、对象持久性、多线程、安全性、资源缓冲池和其它复杂的底层API详细信息及远程通讯等的管理则交由EJS(Enterprise Java Service)管理。
 
    ERP系统的企业软件模型
    首先,从软件的功能结构看,行业应用是带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特殊需求功能,如航空行业的批次管理方式和其它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家电行业对于产品序列号的条码跟踪详细程度也是其它行业无法达到的。在行业应用的基础上,更有可配置的高级功能,它是对每个企业活动相应的业务模块的深化。

    从软件系统结构上看,它采用的是一种软件总线的概念,抛弃了所谓的“核心模块”的传统做法。在这条软件总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活动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为活动配置各个软件模块,真正打破“企业必须适应软件”的传统模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所谓的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面向企业业务流程的具体解决方案。

    而实际上,从动态企业模型的观点看,功能模块只是过去最优实施经验和各种业务模式的知识库,当用户无法在知识库中选择自己得功能时,必须通过单独提出并定义,放入知识库中,成为解决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大家共享。

    从业务过程的观点来看,基本上涵盖了以下几个业务过程:
    1)系统管理,包括系统控制、权限控制、组织机构和业务过程控制;
    2)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车间、工模具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
    3)财务管理,包括总账、应收/应付、销售/采购核算、税务和报表、固定资产、成本、存货核算;
    4)供需链管理,包括采购、销售、库存;
    5)客户关系管理,包括销售过程管理、预测、项目销售、客户服务管理,呼叫中心;
    6)商业智能,利用DSS工具支撑的应用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工具)和商业智能(业务分析、财务分析、客户分析);
    7)其他业务,包括集团信息采集和分析、科研项目管理等。
 
    ERP系统的实现方法
    从软件实现的角度看,要达到以上目标,基本有两种方法,即Windows DNA 和J2EE框架。

    无论采用什么标准,都把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以J2EE为例,在表示层,支持Java应用、浏览器中的小应用程序、Corba客户端、以及Web客户端;在业务层,通过EJBeans来实现业务逻辑,并运行在支持EJB的应用服务器中;数据层同样支持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表示层和业务层之间主要通过RMI-IIOP进行通讯;业务层和数据层则通过JDBC和SQL/J进行连结。

    该结构的关键点在业务层和数据层,以及业务层和数据层的部件分层。这些部件必须封装即插即用特性、同一或不同应用部件间的通讯与协作机制、COM/DCOM/CORBA接口的实现、以及部件的层次性。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了信息协同时代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技术模型和软件技术构架,并提出了ERP发展的方向:协同ERP。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协同ERP作为一种应用系统,更作为一种企业业务应用战略,必将逐步并深刻地改变企业之间的商务关系,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