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兵法:规范化管理终结民企"猴性思维"
作者: 来源于: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2004-6-17 11:37:26

    集权管理一方面由于最高权力阶层缺乏制约而造成决策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集权者控制的范围不到位和力度不够导致底层管理的随意性。民营企业家的“猴性思维”的跳跃性,以及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其行为软约束是造成决策随意性的直接原因。

  随意性=不断创新?

  现在大部分民营企业几乎都处于一种流变状态———企业发展随企业家的思维流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民营企业家往往将责任推给市场的不规范,或者将这种“随意性”美名其曰“不断创新”。但是,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上的。制度化和创新是“动”和“静”的关系,没有“动”的“静”是保守,而没有“静”的“动”是随意。管理正规化是克服随意性的有力武器。蔡尔德认为管理正规化是“能使企业建立起实施整套规则的管理结构,和使决策能被授权并合理地实现预期结果的工作体制”。

  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科学管理到管理规范化的历程。现代公司为了提高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和企业内部的一致性,普遍以书面化的公司政策、岗位职责、任务标准、工作程序、行为准则为基础,从技术到管理,从生产到经营,从激励到制约的各个方面都切合实际地制定和实施定量的标准,建立起明确的规则、程序和制度,它涉及到工作研究、岗位设置、财务预算、会议程序、报告程序、信息传递、职工培训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效工作系统的基础和正规化的运行机制,从范围上、深度上和动态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企业也需要这些具有公司内部法制性质的、由正式的规则和程序组成的管理方式。离开了这些书面化的企业法规制度和工作程序,采取放任管理或随意管理的办法,无论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都难以实施。

  规范化代替家族管理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通过实施管理正规化来提高企业的素质,是迈向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必要台阶。

  管理正规化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制度设计,多开会,多监督就可以解决了,但是本质上它是与产权制度相关联的,任何缺乏合理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保障的正规化尝试都会流于形式。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成文的规范制度,不过是出于一时业务和管理的需要。在一些民营企业家意识深处,我就是制度,我可以制定制度,也可以违反制度,甚至可以改变制度,在许多人看来,制度是人制定的,一切服从企业家的自我需要。

  家族管理本身无法形成对企业家的制约机制,这种最终制约力只有来自于产权的分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巨人集团一样,由于没有及时完成产权结构的调整,高层管理根本不存在制约机制,以致形成了家长的绝对权威,随意性的决策和随意性的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陷入困境。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