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到《起步》
作者:陈启申 来源于:
2004-6-7 10:36:28

    全国最大的书城——北京西单的图书大厦,在企业管理区有满满一书架的ERP专业书,将近30种,反映了ERP事业在蒸蒸日上。自1993年以来,曾经成为不少读者进入MRP II领域的入门和启蒙教材,风行多年的《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已不见踪影。

    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都在与时俱进地迅猛发展,MRP II已经完全融入ERP系统中,现在已经有了那么多介绍ERP的书,还要不要再写一本书替代《基础》?经过一番浏览思考之后,感到还有必要把我近来实践的体会,尤其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针对国内ERP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不够明确的问题和认识,通过引经据典、追本溯源,加上自己的领悟,给读者一个比较正统而清晰的概念。

    国内相当多制造业所实施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尽管名义上是ERP,但实施内容的核心还在MRP II的范围内。正如SAP副总裁黄骁俭说的那样:“要想跑,先得学会走”。他曾解释,所谓“跑”就是ERP和供应链管理,所谓“走”就是MRP II。AMR有一个培训课件,把MRP II的基本内容称为实施ERP系统的“a good start”,说明MRP II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管理理念,对实施ERP系统来说依然是需要首先掌握的。

    早在1989年,APICS出版的《MRP II Standard System》,已经包括了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主要核心业务,也是Gartner对ERP的定义中“内部集成”的主要部分。所以这本新书的书名采用了《ERP——从内部集成起步》,表明它同《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的继承关系,它既突出强调ERP是一种“集成”系统,又说明实现ERP从内部集成开始是一种符合规律和可行的做法。此外,书名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说:实现“内部集成”仅仅是管理信息化的开始,还不等于实现了ERP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用“起步”这样带有“动作”的词,有“(管理信息化)万里长征始于足下”之意。英文名用了“step forward from……”,表示不能停顿。《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用“基础”二字没有“动感”。对新书命名反复琢磨了很久,最后用了这个叫法。它依然是一本入门和启蒙的普及教材。

    《起步》同《基础》有一些不同之处,按全书三个部分,分别简要说明如下:

    一、第一部分 ERP原理与管理思想
     1) 各种公司机构对ERP各有各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既然ERP是Gartner Group公司首先提出的,只有以Gartner Group最原始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才是最可信赖的原始定义。这里要感谢Gartner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后所给予的帮助,寄给我谈到ERP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使我能够用历史唯物的观点讲解ERP的原始定义。Gartner 初期所有关于ERP的研究报告都归类在“CIM”,说明ERP原本是面对制造业的。
     2) 不是按“编年体”来解释MRP-ERP的发展,而是从不断扩大信息集成覆盖范围来讲解三个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定货点法依然是一种均衡消耗情况下的补充库存的方法,不要造成已被MRP取代的错误印象。
     3) 实施ERP的首要目的是优化业务流程,这是往往被人们忽视(或“避嫌”),所以必须旗帜鲜明地强调。MRP II侧重功能,ERP面向流程,性质上是有区别的。为了优化流程,首先流程要可视化,为了可视化,必须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这样的逻辑叙述,也为最后讲解BPR和正确理解业务流程重组做了铺垫。在时间成为主要竞争要素的时代,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通过管理创新为客户和企业增值,是非常重要的。
     4) “合作竞争”和“共赢”是实现ERP和供需链管理的基本管理理念,为此,解释了客户价值同企业价值的区别,解释了收益报告同增值报告的区别,要把员工看成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不要拿“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来威胁员工。书中多次反复强调实现ERP必要的管理观念更新问题。ERP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许多非技术因素。
     5) 把MRP II融入ERP的内部核心业务信息集成来讲,不突出MRP II,但说明MRP II同ERP的关系。
     6) 重新解释产品结构的意义,它实质上是一种集成销售-生产-采购三项核心业务物流信息的模型,这样来强调BOM在制造业管理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用事务处理和账务处理相关模型说明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集成的关系。
     7) 提出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从内部起步的依据、规律性和可行性,介绍AMR的“a good start”的系统配置等。
     8) 提出了一些社会上混淆的认识,如ERP是软件,谁对ERP成败负责,“一把手工程”的深刻含义,“上线就是成功吗”等等。
     9) “第一部分”是为了节省企业CEO的时间,又要体现“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对ERP的核心内容予以提炼而编写的。

    二、第二部分 ERP内部集成应用
     1) 按照APICS词汇的解释,说明离散生产、流程生产的区别,重复式生产和流水生产都是离散型生产。澄清业内各种不同的说法。
     2) 参考了APICS出版物,把MTS、MTO、ATO、ETO定名为“需求响应策略”。不用“销售与生产环境”的叫法。“需求响应策略”的提法是含有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意思,突出抢时间的竞争意识。而“销售与生产环境”在这层含义上不突出。
     3) 不再把单层物料单简单地作为物料清单的一种形式,而是一个构成产品的基本单元,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不要对立地看待BOM的编制工作,要认识到BOM对产品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的意义。
     4) 经常通过对照手工管理同信息化管理来讲解,便于企业人员理解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威力。例如库存台帐的区别,期量标准的新内涵,计划的快速修订和响应等。
     5) 第二部分在MRP II的基础上,
      • 增加了近年来对S&OP(销售与运作计划)丰富了的内容;
      • 丰富了物料清单编制方法的内容;
      • 在能力计划上,区别间歇生产与流水生产不同应用,区别远期、中期和近期能力计划的概念和方法,简要介绍了FCS、约束理论的DBR法及APS等新技术的概念。
      • 结合重复生产的采购作业插入了VMI概念;
      • 介绍TCO概念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TCO在软件选型估价中的应用。
      • 产品成本方面增加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介绍了贡献毛益的概念和应用。
      • 车间控制的报表区分为“计划指令”和“反馈信息”,便于理解信息闭环的意义,增加了JIT应用的篇幅。

    三、第三部分 项目管理与ERP实施
     1) ERP实施是从项目管理讲起的。增加了许多大家关心的内容,如实施周期如何考虑?需求分析如何做?信息化规划如何体现企业战略?投资效益分析的做法?目标如何设定?等,使读者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可循。
     2) 把风险与成功合并叙述,说明只要认真汲取我国实施ERP系统2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风险是可以防范的,成功率是可以提高的。介绍了ERP项目的“思想认识、组织和方法”三个主要方面造成的主要风险;以及防范风险、也就是成功的先天和后天条件。
     3) 除明确项目经理的人选条件外,增加授权和工作注意事项的内容。
     4) 强调选型要注意行业分类,注意企业的行业和企业特点,指出行业细分的必然性。
     5) 突出ERP选型的“知己知彼原则”,把它作为选型的规范化流程提出。
     6) 围绕有利于新老系统顺利切换的目标,突出讨论实施进程中的几项要点。
     7) 引用了Hammer教授进入21世纪以来新的论点,有助于理解Hammer的原意。阐述了ERP同BPR的关系,探讨了“激进”与“渐进”的提法,变革管理等。
     8) 借用平衡记分卡的概念,应用于ERP实施成果的评价。分析了MRP II的ABCD评价法  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总之,这本书是围绕“计划与控制“主线和流程优化来展开的,突出重点,解决“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讲解ERP系统所有的子系统,这是软件培训的内容。

    《起步》将是我的一本“谢幕之作”,恳请读者提出宝贵建议,以便在再次印刷时予以改进。也希望众多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编写更多的实用和有指导性的图书,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做出贡献。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