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要革经济学家的命?
作者:肖玉玲 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
2004-6-7 10:33:47
信息化与数据革命时代,属于那些掌握数据资源、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三栖物种, 经济学家的技术工作不再是不可替代,未来注定属于 信息化经济学家。


    信息化与"数据革命"时代,属于那些掌握数据资源、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三栖物种", 经济学家的"技术"工作不再是不可替代,未来注定属于 "信息化经济学家"。

  大名鼎鼎的信息化专家、"斯达模式"的主要创造者、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IO董鹰有句话让人如雷贯耳,"现在经济学家已经很少出面预测经济趋势了,因为掌握数据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是信息化式的企业家。"

  信息化时代得宠的自然是信息专家,特别是像董鹰这样既懂计算机又懂经济管理的人才。这让我们颇有一点"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十年"的感慨。真是"风水轮流转",谁能想到,煊赫一时的经济学家怎么这么快就体会到几分落寞的况味?对比信息专家满口数据和"玄之又玄"的英文字母"三字经",经济学家的说教的确显得有些苍白乏力,而且他们大多数人的计算机水平更是低得可怜。正如董鹰所言,先学计算机的人可以再学经济,学管理,反之几乎是不可逆的。这简直令人绝望!信息化掀起了"数据革命"的风暴,而曾经是时代骄子、社会宠儿的经济学家,不再是手执时代牛耳的浪尖上的搏击者。信息化时代及其"数据革命"简直要革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命!

  在一些场合,已经有人呼吁"经济学家回到你的研究所去,不要再抛头露面解读经济现象了"。在笔者的案头,就放着这样一套美国人撰写的经济学反思丛书:《经济学的终结》、《经济学的花言巧语》和《经济学的两面性》。正如该丛书所言,在西方,经济学的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的"滞胀"就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经济学整个研究状况产生强烈不满,为经济学界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凯恩斯革命",不过是经济学自我开脱的一个借口。凯恩斯经济学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也可以说是政府对经济学的一次革命。因为经济学天然与"计划经济"有仇,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地位一旦形成,经济学赖以安身立命和鼓吹的"市场"就发生动摇。不过,笔者认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经济学的危机还不是根本性的,因为它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学内部的一次并不深刻的反省,还没有从学术外围对经济学产生太大的冲击。经济学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甚至将"战火"烧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其他学术领域,丝毫没有发觉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已经悄悄在颠覆自己的根基。

  在信息化和"数据革命"时代,经济学家的"技术"工作大多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信息化专家可以不要统计师和统计科,可以将统计师的工作编程,让计算机代劳。笔者依此类推,经济学家的大多工作也完全可以让计算机代劳,其前提是需要一些既精通计算机又精通经济学的人将经济学所有的模型都进行编程,按照不同学科、不同经济领域分门别类地建立一套信息系统。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前途无量。如此一来,某些江湖术士一类的经济学者就要失业了。因为属于经济学原创的模型并不是很多,它们基本上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类人创造出来的。大量所谓的经济学家不过是在做简单劳动,即利用别人原创的东西来做计算机就可以做的工作,他们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经济分析师"。更不用说那些"在争吵不休的纸堆里,倒卖着每一颗星星的小钱"的经济学玩家,他们所做的工作连经济学圈内人士也为之不齿。就像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所言,他们"一头栽进教条主义和空洞的冗言赘语里,而使经济学成为大家互掷泥巴的游戏"。可以断言,这类败坏经济学品位和"学格"的人将来更无立足之地。

  信息化与"数据革命"时代属于那些掌握数据资源、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三栖物种",这类珍稀品种将成为未来这个世界的主宰者。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未来,注定要属于未来的"信息化经济学家"。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