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程找个说法
作者:Karen Ferris 来源于: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4-4-29 15:16:35
    流程是ITIL的核心,关于流程的认识,人们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茬来,流程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吗?推广IT服务管理,确实应该先—

  不可否认,尽管ITIL从诞生以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但在现实中,仍然有许多ITIL的怀疑论者。也许他们的怀疑并非针对整个ITIL体系,但对于ITIL的许多核心流程,他们或多或少地有抱怨之辞或置以不屑的态度。

  作为最佳实践的结晶,ITIL本身所具备的属性,完全可以旗帜鲜明地回答怀疑论者:他们关于ITIL流程的理解过于片面。

  ITIL的核心是服务管理模块,即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子模块,包括十个典型的服务管理流程和一个服务管理职能。其中,对于这十个典型的服务管理流程,人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找出“茬”来。关于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和发布管理,已有来自各方不同的意见。

  事件管理

  原声一:“我们可以自己管理我们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我们会马上采取修复措施。”

  这听上去就等于“等到火烧眉毛时再说吧……”,如果没有一套结构化的事件管理流程,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所指的结构化的事件管理流程,包括事件分类器、事件影响力评估、事件优先级别评估、事件监控和跟踪机制。

  澳大利亚一家知名的制造公司就是自信能够管理过失的典型,但当公司的服务台接到一个电话,通知IT服务部门,外发邮件引发的问题已经持续中断IT服务时,公司才意识到事件管理流程的重要性。

  的确,公司的IT部门记录了许多事件,但没有对这些事件进行合理地分类,更没有评估每个事件的影响力。所以,当IT服务部门的职员处理这些事件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先解决那些“容易解决的”,而非那些“优先级别高的”事件。

  只有当销售经理为收不到邮件而大发雷霆、整个组织都受影响时,IT服务部的注意力才集中到这个事件上来。IT部门没有意识到公司的销售是通过邮件来实现的,不能收到邮件的每一分钟都意味着大量的金钱在流失。

  事件管理(和服务等级管理)的执行,能确保IT服务部在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组织的IT服务将永远处于危险之中。

  问题管理

  原声二:“我们没有时间来进行问题管理——我们每天忙于救火……”

  这种观点来自澳大利亚的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他们认为,他们正忙于问题管理,只是无暇去研究问题。问题管理团队所做的就是关注主要事件,而没有特定地要求他们去追根溯源地探询引发事件的根源,从而不能有效地减少问题的影响力,并阻止问题重复发生。

  当然,问题管理需要耗费特定的资源,从而导致管理成本的攀升。那么,不实施问题管理的成本又会是多少呢?

  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上面这个零售企业员工的平均年业务额,进一步将其按小时细分,因为员工对IT服务的依赖指数为50%,那么员工平均每小时的业务额除以2,所得到的数据,就是不可控IT事件每小时给企业生产力带来的损失。

  经分析发现,这个零售企业每周不可控IT事件所带来的损失逾200万澳元,这个惊人的数字完全可以证实,设置专门的问题管理职员去分析事件、弄清事件的潜在原因、阻止问题发生是明知之举。

  当然,这个分析假定服务台报告的事件发生概率是精确的,如果有人对这种基于假设的分析不服的话,那么在计算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时,你能找到比这种估算方法更科学的方法吗?

  变更管理

  原声三:“我们不需要变更咨询,我们知道实施变更的最佳时间。我们没有时间测试回撤计划,如果变更失败,我们会对计划做适当修改的。”

  80%的应急式维修所带来的IT服务中断,都是由人和流程故障引起的。

  1995年的一个周五,当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在联邦选举后关门时,大家都期望政府的变更将会带来证券市场的牛市。当ASX重新开张时,财经新闻署预测周一的成交量将会达到10亿澳元。然而,周末一个软件升级,引发ASX股票贸易系统运转不灵,2小时的系统中断使得整个交易额只有可怜的5500澳元。

  如果ASX有一套有效的变更管理流程,能够及时响应变更请求、跟踪变更过程、分析变更的影响力、测试变更回撤计划、协同执行变更,并评估变更的质量,这场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当然,这些需要强有力的发布管理流程来支撑,以管理版本控制、软件资产的安全、软件发布和分发。

  配置管理 发布管理

  原声四:“这些太难了……”

  没有人会否认执行和维护配置管理的成本很昂贵,但反过来又要问一次:不实施这个流程的我们又会是多少呢?

  多少IT组织经历了下面这样的场景呢?

  周末,一个广泛应用的C/S应用程序开始升级,服务器的升级意味着旧的客户软件将不再起作用。周一早晨,服务台的呼叫此起彼伏,许多用户因不能再应用客户端的软件而投诉。为什么?因为IT部门不知道哪些用户在用这个程序,而且他们的桌面没有接到升级通知。IT部门在竭力解决用户报告的事件的同时,可以测算用户的损失,以及IT部门的员工由手头工作转向处理应急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数字本身将会证实维护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好处。

  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组织近来宣称,他们在接受一个外部组织的软件审计时节约了750,000澳元。因为有一个精准的CMDB,根据CMDB记录的内容,他们底气很足,可以公开地向审计结果叫板,证实审计的结果不准确。如果没有CMDB,他们将不得不接受审计结果,并多付750,000澳元。

  1999年,几乎所有的IT组织都开始关注配制管理、营建CMDB以应对“千年虫”问题。但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这些IT组织这么做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许多组织在2000年过后就停止了对CMDB的维护工作,因为完成这项工作实在太难了。也许“千年虫”不再是问题,谁又能保证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呢?是否又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想到配置管理呢?

  (本文译自http://www.kmfadvance .com/publication_itil_sceptics.htm上“Answering The ITIL Sceptics”一文)

 
  山东装备制造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