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是现代人模仿了美国八年后,扔掉拐杖独立自主走出来的,其中最独特的一条是,用反过来加强制造业的方式,去加速信息产业,这也是“反弹琵琶”的活学学用。
反弹琵琶,是敦煌飞天表现的中国独特功夫。 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是毛泽东在模仿了苏联八年后,扔掉拐杖独立自主走出来的,其中最独特的一条是,用反过来加强农业的方式,去加速重工业,这是“反弹琵琶”的活学学用。 有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是现代人模仿了美国八年后,扔掉拐杖独立自主走出来的,其中最独特的一条是,用反过来加强制造业的方式,去加速信息产业,这也是“反弹琵琶”的活学学用。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我个人以为,制造业信息化,是上述“关键”的关键。 如果把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比作一杯咖啡,抓住制造业信息化这个关键,就是这杯咖啡的妙味所在。 两次浪潮的“中国特色”考证: 工业化中国道路与信息化中国道路构思的比较 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最早是毛泽东悟出的,最先见于1956年4月25日的《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对苏联第二次浪潮道路的独立宣言,标志着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形成。在十大关系中,最主要的就是重轻农产业结构关系。苏联特色的主要标志,是为了重工业而牺牲轻工业和农业。毛泽东为摆脱苏联特色,反复强调要用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方式,来发展重工业。 毛泽东用故意的刻薄语气说:“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轻工业,对它们少投点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欲速则不达。苏联亡国很大程度上,就亡在这一点上,而振兴中华很大程度上,就兴在这一点上。历史已经证明反弹琵琶的必要。 有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这个问题由乌家培先生在11月3日召开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年会报告中再次提起。他提出要象《论十大关系》那样思考信息化道路问题。我们可以比附如下: 如果说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可以说,信息化道路的问题,就主要是指信息产业、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如果说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是通过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可以说,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就是通过充分发展制造业和农业,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我们也可以来个刻薄语气的“模仿秀”:“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你对发展信息产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制造业,对它们少投点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制造业,使粮食和工业品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信息产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中国搞工业化,要反弹琵琶;中国搞信息化,也要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由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琵琶正着好弹,反着不好弹。这个谁都知道。美国现在搞信息化,就是正弹琵琶,直截了当去发展信息产业高端,但条件是它的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如果中国能正弹琵琶,当然没必要非得反弹琵琶。问题是,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还真得让我们反弹琵琶。 我们现在处在工业化阶段,这没有问题。但具体处在工业化的哪个阶段呢? 有学者将工业化阶段归结为“中间产品”比重提高的阶段,认为工业化以前最终产品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绝对比重;工业化阶段“中间产品”比重提高,而社会产品结构再次向最终产品比重提高回归是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标志。工业阶段又可以区分为主要依靠钢铁、化工等原材料产业支持增长的工业化初期阶段和随产业结构不断重心后移,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制造业支持增长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支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但其产品结构会发生由生产资料为主向消费资料为主的转变,其中汽车是其代表性产品。在经济发展脱离工业化过程之后,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 按这种划分,我们现在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是主要依靠制造业支持增长的阶段。这就是我们把制造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关键的第一个依据。 反弹琵琶的政策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建设信息化的钱从哪里来?乍一想,这个问题还不简单,由政府投,由企业投,再不行,由央行发票子,由股市做壳子……。其实不然。纳斯达克的钱不去说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全由不得你自己。真正的投入,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在国民经济内部找资金来源。发展信息产业的资金,不是从农业,就是从工业中转移而来。 工业化时期,实际是通过剪刀差机制,从农业来获得工业积累资金的。工农产品剪刀差,就是工业品价格长期维持在正常价之上,农产品价格长期维持在正常价之下。 信息化时期,有没有新的剪刀差机制呢?我们首先从宏观政策上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不讨论工业产品与信息产品之间通过市场自然形成的剪刀差。政府不加任何干涉,新兴产业也应比传统工业利润丰厚,吸引资金转移。但全靠这种自然转移式的资金积累,只能实现自然渐进式的发展,显然实现不了“跨越式发展”。用计划和行政方式,强行扩大工业品与信息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行不通。除非有一种办法,就是新古典主义微观政策与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结合,可以实现这种“超积累”。就是微观市场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宏观经济采用政府干涉式的产业结构调控政策。 具体原理如下: 在保持农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在微观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微观市场与宏观市场之间,必然出现制度性的需求缺口。因为,在农业和制造业中,由于生产关系机制作用,基尼系数呈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然结果是造成宏观上的有效需求不足。 这就为凯思斯主义的宏观调控创造了条件,即通过提高公共投资需求,来使失衡的总供求再次达到平衡。政府只要把投资需求定位于信息化公共投资需求,通过凯恩斯式的需求政策,综合采用财政、货币和金融手段,以再分配的方式积累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就可以解决信息化的原始积累来源问题。在财政、货币和金融手段中,最直白的,是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类似电子政务这样的万亿量级需求;最隐蔽的,是开设二板市场。这就是新的剪刀差机制。 与毛泽东时期不同,它是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即使按美国标准,也是完全符合游戏规则的)。这样就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原毛泽东当年工业化的资金积累策略。这种政策下,不是弱化制造业和农业的地位,而是通过加强基础产业的地位,来为信息化积累资金。 加速战略下的农工信比例关系问题在加速战略(或叫跨越式发展战略)下,农、工、信比例关系,是信息化最根本的经济问题。 新的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应当具有什么质的特征呢? 我们首先观察国情:中国2000年末时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50.0%、22.5%、27.5%,其现状及趋势大体与工业化初、中期的一般模式相符。但2000年末时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6.2%,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62%的比重,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39%的比重,人口聚集程度仍呈现为工业化早期的态势。 三者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其中,农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工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经济的重心现在在制造业不在农业)。 从农业方面说,中国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虽然制造业是主要矛盾,但我们必须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一起结合进来考虑: 第一,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工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削弱农业,就是从最终消费需求和间接资金积累两方面消弱信息产业的基础的基础。它们的关系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信不活”。 第二,由于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一个超经济问题,是一个硬的约束条件,它必须对应一块非市场化的资源去解决。 由于中国特殊国情,粮食安全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不容讨价还价的。但用“计划”的方式解决,不如用“自然”的办法即亦工亦农的兼业方式解决。 乡镇企业中的兼业,过去一直是当作分工不充分条件下低效率的半自然经济的做法,是一种过渡办法。但从后现代的角度看,完全不是这样。按照格雷姆.唐纳德.斯诺克斯的“整体经济”观点,在萧条时期,许多人“都要重新回到家里,从事家庭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来代替市场商品和劳务的生产”。 结果必然是,“整体经济具有一种减缓市场活动剧烈下降的内在机制。鉴于家庭对商业周期具有抑制效应,所以市场部门的波动就不会在整体经济中有同样严重的反映”。 我主张用向前看的方式,解决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镇人口比重偏离产值结构比重这一特殊国情问题。不必把农民一股脑都引到城里去,走传统工业化等于城市化的老路。应当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信息产业带动的服务业发展,吸纳一部分二元结构“欠帐”下来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兼业消化另一部分二元结构“欠帐”下来的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的最主要意义,是为工业化和信息化提高有效需求基础,搞“富民”的信息化。 第三,要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重新认识农业现代化。 后现代的基本观点是,信息经济,是对工业经济的否定,是农业自然经济的否定之否定,因此信息经济与自然经济之间具有特殊肯定关系。比如,信息化的“在家办公”,就是农业“在家办公”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新的肯定。美国家庭农场,搞的就是信息化的农业,家庭经营成了比工厂经营更先进的生产方式。 以家庭经营为特色的兼业与信息化是兼容的。在充分或发达的信息化经济中,家庭经济和自然经济,将与信息经济完全融合,成为一种领先于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未来经济形态。因此,与其先城市化,后乡村化,不如一步到位,保留家庭自然经营这种未来后现代新经济的萌芽因素,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将“错”就错,把二元经济走的弯路,用信息化冲抵了。走弓弦而不走弓背。 再者,农业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基因经济,又是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经济内在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经济又是包含后现代经济先导因素的传统经济。 从这些方面看,发展农业与发展信息产业,是有条件“和平共处”的。结合中国国情处理农业和信息产业关系,要在注重农业特殊基础产业地位的前提下,注意发挥家庭经营承前启后的作用,着眼未来,将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工业化)发展到农业信息化的新阶段,使农业信息化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成为现代化全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农工信产业结构关系中的最主要矛盾,还是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矛盾。 从制造业角度看,信息化的重心放在哪里,是一个关系信息化成败的大问题。 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系统,总供求均衡与微观市场上的供求均衡,都不可能任着性子胡来。我们前面指出的反弹琵琶的原理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破坏微观市场的均衡,达到任何现实而有益的目标。 所以首先要看微观市场上的决定力量。微观市场的特点在于,它的供求平衡,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供求平衡。什么是自然的?国情就是自然的。它不是国家短期干预的结果,是长期以来的历史形成。产值结构呈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特征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制造业供求,是总供求的实体决定因素,是主要矛盾。而信息产业的供求,是次要决定因素,是次要矛盾。 所以信息化,虽然从全局和宏观看,是一场产业结构的调整。但从微观市场看,首先是解决制造业供求矛盾,通过制造业供求矛盾的转化,才能把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来解决。即使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制造业在特定改革背景下形成的基尼系数决定的需求缺口,在宏观政策上做足文章,但如果回避“正面战场”(国民经济主战场)上矛盾的解决,信息化将一败涂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和处理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实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如果损害甚至破坏这个基础,我们将尝到两个致命的苦果:一是传统企业普遍缺乏业务利润作为IT投资的资金来源,从而割断信息产业资本原始积累的自然链条;二是传统行业一旦从IT厂商“供给决定需求”的推销逻辑中清醒过来后,对IT的需求将长期陷入疲软,使IT业利润枯竭,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结论必然是,要通过正面服务于制造业信息化,取得全局的主动。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 正面战场上的主攻策略 如果把信息化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制造业信息化,意味着工业化是目标,信息化是手段。工业化是红花,信息化是绿叶。意味着我们许多先进观念都要暂时转变。我们说信息化不光是手段,也是方向和目标,从终极意义上说,是对的。但在眼下,作为主攻策略,也许就是不明智的。比如说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是指什么呢?我们过去可能会狭窄地理解为只是提高信息技术比重,其实,从制造业自身的工业化目标看,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从资金密集转向技术密集,这个技术即使不是信息技术,也是信息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搞信息化的人,应当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在南征北战中取得最后胜利。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具体解析一下这种策略的微观含义: 1. 产业结构带动指数 我们需要从技术投资结构(技术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人力资源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人均年培训时间)、产值结构(企业总产值中二次、三次产业产值比)、就业结构(从广义生产流程转入企业管理、服务流程的人数)四个基本方面,观察企业信息化对这些工业性结构的提升作用。 2. 产品结构带动指数 我们需要从产品种类数、制造品总产值、新产品产值、实施信息化工程所直接生产的产品产值、淘汰产品指标(种类、比率等)看信息化是否能带来积极的变化。 3. 竞争力带动指数 我们可以从成本指标(单位总成本产值率、单位总成本利润率)、能耗指标(单位总能耗产值率、单位总能耗利润率)、劳动生产效率指标(人均小时产值率、人均小时利润率)、创新指标(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数、新产品种类数、上市企业数等)、投资指标(年度新增总投资、年度吸引外资总额)、国际化指数(创汇或出口额)、定制化指标、质量指标、 满意度指标等,看信息化是否能提高这些方面的企业竞争力,而不是看靠信息技术本身挣了多少钱。 4. 组织结构带动指数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信息化前后企业组织扁平化程度(管理跨度与管理流程长度之比)、企业外包状况(外包产值占总产值的比率)、企业合作伙伴数等,看信息化是否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 5. 效益带动指数 信息化,最终要体现到利润率、增长率、资金周转率、库存资金占有率等效益上来。 列举以上这些,也许并不全面,意思是表明,制造业信息化,主要是围绕工业化转。要主攻工业化的目标,而不是信息技术的自我服务。围着工业化转,是最好的改变工业化的方法。是最好的把信息技术推销、推广出去的方法。如果真的实现了这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全面成功了,而信息化本身也就成功了至少一半。 归纳反弹琵琶的要旨,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工农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条件下,在粮食安全、农村劳动力过剩,国有企业改革和就业压力等综合约束条件下,以制造业信息化为微观市场主攻目标,以财政、货币、金融等宏观调控向公共信息环境建设倾斜为策应目标的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产业发展道路。 抓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促信息产业发展,这是中国工业化中期的信息化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