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工作将突出有限的重点,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就业保障、银行呆坏账等问题
“新技术的运用意味着一种变革。在中国推动信息化,实际上是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3年会23日的主题演讲中,把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定位到这一高度。
了解我国信息化工作领导人员的历史变迁,就知道刘鹤的定位言出有据。他介绍说,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信息化政策主要由电子工业部来管。90年代,中国的信息化政策主要由国务院副总理负责。最近几年,前任总理朱镕基亲自担任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锦涛担任副组长。新的国务院政府班子成立后,温家宝总理已经表示将亲自接任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职。
借用刘鹤的话,在中国推动信息化,是三个方面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国的信息化实际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信息通讯产业的供给能力;运用对象的承受程度;法律制度的改善和环境的创造。因此有关“中国的信息化”这一单元的分组会议吸引了包括爱立信董事长迈克尔·泰斯库、长城计算机公司总裁卢明、东方通信老总施继兴等在内的通讯供给商、应用方、政府部门三方要员。
令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是:以我国的现实来看,恐怕很难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国家将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刘鹤给出的答案是:必须突出有限的重点,要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就业保障问题等,以及在解决银行的坏账,呆账等问题上,信息技术都有很大的运用空间。
|